深巷寻味:楚雄那些让本地人拍胸脯保证的羊肉馆子
作为一个在楚雄生活了七八年的"新楚雄人",最让我着迷的不是那些游客必打卡的景点,而是街头巷尾飘着羊肉香气的小馆子。这些不起眼的地方,往往藏着最地道的味道。今天,就让我这个"半个本地人"带大家寻访几家真正让楚雄人竖大拇指的羊肉馆子。
记得刚来楚雄那会儿,单位老张神秘兮兮地说要带我去吃"楚雄最好吃的羊肉"。七拐八绕进了一条老巷子,还没看见店门,一股浓郁的羊肉香就钻进了鼻子。就是这家开在永安路老居民区里的"老马家黄焖羊肉",店面不大,几张老式木桌,墙上还挂着二十年前的营业执照。老马家的羊肉是典型的彝族做法,用砂锅慢火煨煮,羊肉酥烂得用筷子一夹就散,但入口又能感受到肉的纤维感。最绝的是他家的秘制蘸水,十多种香料研磨成粉,吃的时候撒上一小撮,羊肉的鲜美立刻提升了一个档次。这家店我从一个人吃到带着全家来,味道十年如一日。
要说楚雄人早上最爱去哪儿,东兴路的"杨记羊肉米线"绝对排得上号。每天早上六点开门,不到九点第一锅汤就见底。我有次专门赶早去,看见老板老杨在后院现杀现煮,他说这是为了保证汤底的鲜甜。米线里的羊肉切得薄如蝉翼,在滚烫的羊汤里涮一下就熟,配上自家腌的酸菜,撒点薄荷叶,冬天来一碗,寒气全消。有个趣事,去年下大雪,店里挤不进去,不少人就蹲在门口路边吃,成了东兴路一景。
如果问楚雄年轻人现在最火的羊肉馆,"彝寨火塘羊肉"肯定榜上有名。开在开发区的新店,装修是彝族风格,中间真弄了个大火塘。他家的带皮黑山羊火锅是我的心头好,羊肉连着皮切成大块,在铜锅里咕嘟咕嘟煮着,皮QQ的,肉嫩嫩的。记得第一次带北方朋友来,他看着红汤有点怵,尝了一口就停不下来,最后连汤都喝光了。最近他们家新出的羊肝刺身很惊艳,新鲜的羊肝冰镇后切成薄片,蘸芥末酱油吃,完全没有腥味,口感像高级日料店的鹅肝。
鹿城西路的"张大姐全羊汤锅"则是老饕们的秘密基地。全羊汤锅讲究"一羊多吃",汤锅底是用羊骨熬制八小时以上的高汤,涮肉前一定要先喝碗原汤。我有次碰上老板采购,亲眼看见她挑剔地检查每只羊的牙齿来判断年龄。她家的特色是羊血肠,新鲜羊血混合着糯米灌进肠衣,煮好后外脆里糯,蘸辣椒面吃特别过瘾。提醒各位,去之前最好预定,尤其是冬天,经常晚上七点就卖完了。
最近新发现的宝藏店铺是师范学院后门的"小胡同羊脚脚",专做羊蹄。老板以前是彝族长街宴的厨师,他家的卤羊蹄软糯入味,轻轻一吸肉就下来了,胶质满满。有次遇到几个附近的大学生,他们说期末复习熬夜必来这补胶原蛋白。店里还有道凉拌羊肚丝,用新鲜的羊肚切丝,拌上小米辣和柠檬汁,酸辣爽口,配着羊蹄吃刚好解腻。
这几家馆子有个共同特点——都不在繁华的商业区,有些甚至连像样的招牌都没有。但就是这些藏在小巷里的味道,构成了楚雄最真实的烟火气。记得有次在杨记碰到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,他说从年轻时就在这吃,现在带着孙子来,味道一点没变。我想,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地方味觉记忆吧。
最后给想来楚雄吃羊肉的朋友几个小建议:第一,楚雄本地人吃羊肉讲究时令,秋冬季节的羊肉最肥美;第二,地道的羊肉馆子往往中午就开始排队,错峰就餐体验更好;第三,不要被简陋的环境吓到,真正的美味往往藏在这样的地方。下次来楚雄,不妨按着这条路线一家家吃过去,相信你也会爱上这座小城的羊肉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