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枚纪念币里的白洋淀风情:收藏与旅行的双重魅力
2025-09-20 18:28:39 责编:www.leyougo.cc

一枚纪念币里的白洋淀风情:收藏与旅行的双重魅力

一枚纪念币里的白洋淀风情:收藏与旅行的双重魅力

周末整理书房时,那枚2017年发行的白洋淀纪念币从抽屉角落滚落出来,阳光透过窗户在银白的币面上跳跃,瞬间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五年前的那次旅行。这枚小小的金属圆片,竟成了连接我与那片北方水乡的奇妙纽带。

记得那年夏天,朋友圈突然被"白洋淀纪念币预约"的消息刷屏。作为半吊子收藏爱好者,我连夜定好闹钟,第二天准时蹲守在电脑前。当页面显示预约成功时,那种喜悦不亚于抢到春运火车票。后来才知,这套纪念币作为"雄安新区"设立后的首套主题币,发行当天各地银行门口都排起了长龙。

真正拿着纪念币走进白洋淀,是两个月后的事。从雄安新区游客服务中心领取了专属收藏证书,展开地图才发现,纪念币上的图案竟暗藏玄机。正面芦苇丛中若隐若现的渔船,原型正是王家寨民俗村的老式木船;背面的荷花图案,则取自文化苑的百亩荷塘。这种设计巧思,让纪念币成了最特别的"旅游攻略"。

在淀边农家乐,老板李叔见我拿着纪念币比对实景,热情地讲起往事:"这上面的鸬鹚捕鱼场景,现在只有旅游表演能看到了。"他翻出手机里1988年的老照片,泛黄画面中,父辈们撑着船,船舷上站着十几只鸬鹚。这种逐渐消失的渔猎方式,因纪念币的记载而有了新的传承方式。

最意外的发现是在端村古镇。当我把纪念币给卖芦苇画的张大姐看时,她惊喜地指着币面边缘的纹样:"这不是我们祖传的席编花纹嘛!"原来设计师将省级非遗"白洋淀苇编"的经典纹样融入币面装饰。现在她的摊位总摆着与纪念币合影的芦苇画,成了游客们最爱买的伴手礼。

这些年,我的纪念币收藏盒里又多了平遥古城、西湖等地的主题币,但白洋淀这枚始终放在最显眼位置。它不仅记录着新区建设前的原始风貌,更珍藏着我与当地人的温暖相遇。上个月重访白洋淀,发现景区商店推出了纪念币同款冰箱贴,年轻导游小赵说:"现在大家都爱拿着纪念币打卡,我们干脆开发了系列文创。"

回程的高铁上,邻座的老先生端详我的纪念币许久,突然掏出一枚略有氧化的同款:"我这是首日发行的,当时在淀里捕了三十年鱼。"两枚金属圆片在夕阳下交相辉映,仿佛听见时光的潺潺水声。原来真正的收藏价值,从来不在钱币本身,而在于它唤醒的集体记忆与在地故事。

如今这枚纪念币就放在我的电脑旁,工作时偶尔瞥见,就会想起淀上摇曳的芦苇,农家灶台飘香的炖杂鱼,以及那些即将消失却因一枚钱币而定格的文化印记。或许某天,我会带着它重走白洋淀,看看币中风景与现实变化的奇妙对话。毕竟最好的旅行纪念品,就是能让人反复品味旅程的物件。

标签: 白洋淀 纪念币 一枚 风情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