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,是写给自己的情书
"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。"这句话不知戳中了多少都市人的心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被工作、房贷、家庭责任压得喘不过气,而旅行,就成了我们给自己最好的礼物。
记得去年冬天,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写字楼,抬头看见灰蒙蒙的天空,突然就订了一张去云南的机票。没有详细的攻略,没有周密的计划,只是单纯地想逃离。当飞机降落在丽江,呼吸到第一口高原清冽的空气时,我突然明白:旅行不是逃避,而是找回自己。
清晨的大理古城,阳光斜斜地照在青石板路上,三三两两的游客还没醒来。我独自走在空荡的街道上,听着自己的脚步声,看着斑驳的白族民居,突然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。转角处,一位白族老奶奶正在生火煮茶,袅袅炊烟升起,茶香飘散。她看见我,笑着招招手,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问:"姑娘,喝茶不?"那一刻,我突然泪目。原来,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打卡多少景点,而在于这些不期而遇的温暖。
在泸沽湖畔,我遇到了一对退休的老夫妻。他们每年都会来这里住上一个月,白天划船、晒太阳,晚上数星星。老爷子说:"年轻时忙着赚钱养家,现在终于有时间好好看看这个世界了。"看着他们相携而行的背影,我突然明白:旅行不需要等到"以后",当下就是最好的时候。
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,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我跟着转经的藏民,一圈一圈地走着。有位藏族阿妈看我气喘吁吁,递给我一碗酥油茶,笑着说:"慢慢走,才能走得更远。"是啊,旅行教会我们放慢脚步,去感受,去体会,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赶路。
回程的飞机上,我看着窗外的云海,突然想起出发前的焦虑:工作怎么办?家里怎么办?现在想来,短短几天的旅行,并没有让世界停止转动,反而让我以更好的状态回归生活。那些焦虑,不过是自己给自己设的牢笼。
旅行回来后,我养成了一个小习惯:每周都会抽半天时间,去城市里那些从未去过的小巷转转,尝尝没吃过的路边摊,和陌生的店主聊聊天。原来,诗意不必在远方,只要心中有光,处处都是风景。
现在想想,那次说走就走的旅行,就像写给自己的情书。它告诉我:生活可以很重,但心要轻;脚步可以很忙,但眼神要慢。在这个人人都喊着"没时间"的时代,或许我们最该学会的,就是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,去看看这个世界,也看看自己的内心。
所以,别等"以后"了。收拾行囊,哪怕只是周末去郊外走走,也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。因为旅行,从来不是要去多远,而是要让心走得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