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团博主:在风景与人群之间,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
"各位团友注意了,我们现在要前往的是当地最有特色的古村落,记得跟紧我的小红旗!"这句话从我嘴里说出来的时候,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。三年前,我还是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,现在却成了带着几十号人走南闯北的旅游带团博主。这个转变,要从一次偶然的旅行说起。
记得第一次带团是在云南。那会儿我刚辞职,在丽江当义工,客栈老板看我挺能聊,临时让我帮忙带个小型摄影团。十五个人的小团,我紧张得前一晚没睡着。结果那天走错了路,带着大家绕了半小时才找到正确的观景台。没想到团员们反而觉得这种"意外"很有趣,说比按部就班的行程有意思多了。有个大姐还特意加了我微信,说下次还要跟我走。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:也许这就是我想做的事。
带团博主和普通导游最大的不同,就是要兼顾内容创作。我每天要拍视频、写攻略、修照片,常常回到酒店都凌晨了还得剪片子。记得在张家界那次,为了拍日出,我凌晨三点就爬起来往山上赶。架好三脚架等日出时,山里的寒气直往骨头里钻。但看到云海翻涌的那一刻,所有辛苦都值了。这段视频后来成了我播放量最高的作品之一,也带来了不少新客户。
要说最难忘的经历,是在贵州带的一个老年团。团里有个七十多岁的老爷子,腿脚不太方便,但特别想去看看黄果树瀑布。我特意调整了路线,找当地人借了辆轮椅,和几个年轻团员轮流推着他走。老爷子在瀑布前激动得直抹眼泪,说这辈子值了。他女儿后来专门给我寄了自家做的腊肉,说老爷子回去后见人就夸我。这种温暖,是办公室里永远体会不到的。
这行最考验人的是处理突发状况。去年在新疆,原定的酒店突然被征用,五十多号人晚上可能没地方住。我一边安抚游客情绪,一边疯狂打电话联系备用酒店。最后找到的民宿虽然条件一般,但老板特别热情,晚上还给我们烤全羊。反而成了团友们最津津乐道的一晚。事后想想,危机处理能力真是带团博主的必修课。
现在我的工作节奏是这样的:淡季策划新路线、做内容;旺季基本都在外面跑。最忙的时候连续两个月没回家,洗衣机里的衣服都快长蘑菇了。但每次看到团友们朋友圈晒的美照,或者收到"下次还跟你走"的留言,就觉得特别充实。有个跟了我三次团的上海阿姨说得最逗:"小张啊,你带团就像带着亲戚朋友出去玩,不像那些导游,就知道赶鸭子。"
要说这行的门道,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真诚。网上那些"人均500玩转马尔代夫"的标题党看看就好,真实情况一定要说清楚。我每条线路都会标明"适合什么人群""可能遇到什么状况",反而收获了很多忠实粉丝。有个做IT的小伙子跟了我五次团,说就喜欢我这种不忽悠的实在劲儿。
从朝九晚五到现在的365天不重样,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虽然收入不稳定,有时候累得倒头就睡,但能带着别人发现世界的美好,同时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瞬间,这种双重满足感是其他工作给不了的。如果你也想尝试这行,我的建议是:先跟着靠谱的团队实习,积累经验;设备不用一步到位,手机也能拍出好内容;最重要的是,要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和热情。
下次如果你在某个景区看到个举着自拍杆、脖子上挂满设备、时不时还要清点人数的年轻人,说不定就是我。也许某天,我们会在某片美丽的风景里相遇,我会举着小红旗对你说:"欢迎加入我们的旅行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