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峡书院:为何沉到水下?
石峡书院,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老书院,如今却沉睡于千岛湖的水底。为何这座曾经辉煌的书院会沉入水底呢?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?
石峡书院始建于南宋淳熙元年(公元1174年),原址位于龙山北麓的石峡,因地理位置而得名。这座书院在历史上曾出过状元、榜眼和探花,从南宋淳熙元年至咸淳34年,12次考试中,淳安县有308位进士及第,其中石峡书院培养的就有74位。南宋时,淳安人方梦魁在京城考试中独占鳌头,成为头名状元,并被宋理宗赐名为方逢辰。同年,方逢辰的弟弟方逢振也进士及第,加上方逢辰的同窗黄蜕和何梦桂分别获得榜眼和探花,宋理宗非常高兴,亲自为石峡书院题写了对联:“一门登两第,百里足三元”。这使得石峡书院名声大振,成为了浙西著名的书院之一1。
然而,石峡书院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。1959年,新安江水电站开始蓄水,这使得原淳安县城以及周边的许多建筑和景观被淹没,其中就包括石峡书院。当时,虽然有人曾尝试抢救书院内的文物,但由于时间紧迫和条件有限,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资料都未能得以保存。
尽管如此,石峡书院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未因此而消失。近年来,随着潜水技术的发展和对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视,石峡书院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。潜水爱好者们在千岛湖的水下发现了这座沉睡多年的书院,并通过拍摄和记录,让我们得以一窥其昔日的辉煌。这些珍贵的图像资料不仅为我们展示了石峡书院的结构和布局,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其深厚的徽派建筑风格。
如今,虽然石峡书院已不再是人们学习和交流的场所,但它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,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。它提醒着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都是我们应该珍视的责任。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方式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石峡书院,感受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和文化内涵2。